北京地鐵增設便利店一事終于有了眉目。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北京地鐵5號線和平里北街站廳層新增了一家羅森便利店,據(jù)了解,這家便利店尚處于試點運作,后期會參加北京地鐵的招標。地鐵站看似人流攢動暗藏商機,但想做一家盈利的地鐵便利店是件不容易的事:有限的平米數(shù)擺上能抓住消費者胃口的商品是關鍵,選品決定成敗,更高的運營成本如何攤平也是必答題,水電租金外加人力成本更不容忽視。
試點運作
北京商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和平里北街站廳層新增的羅森便利店,位于進出站口處,在刷卡進站的閘機之內。目前,該門店正處于裝修階段,并未正式開業(yè)。
據(jù)了解,這家羅森便利店屬試點運作,試點結束之后會參加北京地鐵招標。如果通過招標,羅森的“地鐵便利店”可能會大面積開店,如未中標則會結束運營。目前,除羅森外,參與招標的或許還有另外兩家便利店企業(yè)。
一位知情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羅森僅在和平里北街有一家試點門店,現(xiàn)在是測試階段,具體效果要等開店前或開業(yè)后再看。
值得注意的是,羅森試點地鐵站便利店的消息傳出后,讓眾多北京的網友興奮不已,紛紛留言表示“鐵樹開花了”“謝天謝地,我的低血糖終于有救了”。消費者郭女士表示,地鐵里面開便利店對于乘客來說會提供一些便利,尤其是上班人群可以買到早餐、速食等產品。
“早前地鐵里有小超市檔口,可以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和食品。但現(xiàn)在便利店或者商店一般在地鐵外,地鐵里僅有一些自動販賣機銷售飲品,確實還不太方便。”郭女士希望地鐵里的便利店能夠多一些適合便攜和即食的預包裝產品種類。一般短途乘客主要對方便食品和日常用品有需求,而且地鐵規(guī)定不允許在地鐵車廂內進食,所以地鐵里的便利店需要提供便攜裝或者易拿的產品。
政策放寬
對于在地鐵里開便利店一事,北京早有規(guī)劃。早在2003年時,物美就曾在地鐵站內開出21家便利店。不過,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北京2004年選擇關閉了地鐵站內的全部商業(yè)。
同樣在2004年,北京發(fā)布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中提出,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臺、站廳、疏散通道內禁止設置商業(yè)攤點。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及車站出入口應當保持暢通,禁止一切影響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為。
2016年,華潤旗下的便利店品牌Vango和全家便利也曾計劃在北京10號線、9號線等部分站點設立站內便利店,不過后續(xù)該項目也被擱置。隨后,北京市商務局2019年在《服務業(yè)擴大開放重點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允許在新建地鐵站等交通樞紐開設商業(yè)設施,但仍然未有實際的進展。
直至今年3月,北京市交通委研究室副主任馮陶透露,今年北京將推動地鐵站周邊用地一體化綜合開發(fā),同時做好站內客流組織和服務設施優(yōu)化,增加便利店等增值服務。“地鐵站將不再是乘客匆匆路過的地方,而是成為城市活力中心。”馮陶表示。
一位品牌便利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地鐵放開商業(yè)對便利店來說肯定是個利好消息。一定程度上能滿足乘客的即時性方便性需求。這家試點門店也會根據(jù)消費場景的不同,來調整經營品項和營業(yè)時間。”
“小而全”是關鍵
便利店進地鐵的當下,其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已經今非昔比。地鐵周圍也新增了不少便民服務業(yè)態(tài),無人便利柜、自助販賣機普及到各個地鐵站內,甚至在地鐵站的入口處也有不少移動早餐車。
這些“競爭對手”對于歷盡千辛萬苦才進了北京地鐵站的便利店來講,僅僅是個開始。盡管每天過百萬的人流能夠讓便利店品牌賺足曝光量,后續(xù)的潛在難題卻不容忽視。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中關村附近的“超市發(fā)羅森”在2018年開業(yè)時租金已達到每平方米十幾元。目前,地鐵站內的門店作為稀缺資源,租金勢必比地上門店租金要貴出不少,便利店的運營挑戰(zhàn)可想而知。
眾所周知,便利店中最大的利潤點來源于鮮食和速食,包括關東煮之類的商品。目前階段想在北京地鐵吃上一口“有味道”的鮮食,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與此同時,與地上便利店相比,地鐵站內便利店面積會更小,這也給便利店在商品結構上提出了新要求。
精益零售理論創(chuàng)始人、零售專家龔胤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鐵站內的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對于站內的便利店而言,如何做到小而全,通過更小的平米數(shù)發(fā)揮更大的效用,是進駐地鐵的便利店必須面對的考題。另外,地鐵便利店客流多,消費時段分散,也對經營商品的品質和數(shù)量提出了要求。
(記者 趙述評 趙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