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搞活動的時候我34.9元買了一袋三全私廚蝦皇餃子,回家煮好準備吃呢,發(fā)現餃子邊上有個紅線頭露在外面,心里超級煩,這么貴的餃子還出現這種問題,真是不應該”,市民李女士(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吐槽說。
三全食品是國內速凍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自2008年上市以來,混跡資本市場十年有余,然而并沒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得風生水起。隨著近年來的擴張發(fā)展,營收不斷增長,然而利潤率卻不斷降低,經營狀況陷入困境,食品安全問題頻現,轉型升級難。
針對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向三全食品采訪,然而,截至發(fā)稿時,記者尚未得到三全食品的回復。
食品問題多次出現
《證券日報》記者翻閱了新浪微博發(fā)現,今年以來共計50條微博反映三全食品的安全問題,其中26條是關于餃子、湯圓、粽子等產品中吃出來異物的微博,11條是關于餃子混沌、豆沙包、奶黃包等面點發(fā)霉的微博,其它的就是反映餃子餡與名稱不符,有消費者反映三鮮味的餃子煮出來是豬肉韭菜餃子,豬肉香菇和芥菜豬肉的餃子煮出來是豬肉白菜餃子。
對餃子名稱與餃子餡有出入的情況,消費者王女士撥打了三全食品售后400電話,客服解釋是配料問題,由于餃子配料里面都有白菜,沒攪拌均勻,所以才會出現餃子餡與餃子名稱不符的現象。
客服的解釋并不能令王女士滿意,王女士認為,“白菜最便宜,當然里面白菜最多了,香菇和薺菜價格比白菜貴,所以幾乎不見,這是商家節(jié)省成本的一種手段。如果是攪拌不均勻那么鹽味肯定也是不均勻的,但是餃子的味道是均勻的,這種現象往嚴重說,這是一種誤導消費者行為。”
“我們一般也不認準哪個牌子,都是在超市看到哪家搞活動有優(yōu)惠就買哪家的餃子”,市民陳女士說,“我們平時不買速凍餃子,即使買速凍餃子也是買貴的,就怕餃子里面添加其它東西,吃了對身體不好”。
消費者李女士則說:“我好幾年都沒吃過速凍餃子了,就是因為幾年前買了一袋三全速凍餃子吃完就拉肚子,從那之后就再也不敢吃了,總懷疑里面的油不好”。
消費遇冷
社區(qū)便利店的老板介紹說:“三全的餃子沒有思念的好賣,因為三全的餃子沒有思念的好吃,但是三全的湯圓比思念的湯圓賣的好,畢竟吃餃子比湯圓的機會多,所以每個月還是思念比三全銷量大”。
隨著新零售模式的興起,商超模式沖擊嚴重,三全食品商超零售受到的沖擊越來越大。
“超市里天天沒有人,很心焦啊!就周末人多,現在都指望著周末賣東西呢,平時白天沒人,也就晚上稍微有點人”,某連鎖大超市三全食品促銷員無奈地說。據記者當天統(tǒng)計,該超市當天下午5點至6點(工作日),一共不足十組顧客選購三全速凍產品。
援引其它媒體報道可知,三全食品對外公開表示,目前一、二線城市的競爭確實激烈,但是他們已經向三、四線城市,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下沉,這成為增長的拉動力。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鄉(xiāng)鎮(zhèn)市場上的速凍食品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一、二線城市,各個地方也有不少地方品牌的速凍食品,在價格方面更有優(yōu)勢,適合農村的消費能力。
鄉(xiāng)村超市黃老板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說:“農村消費能力有限,平常買餃子都撿便宜的買,我們這里也有一些小品牌的速凍餃子賣的不錯,關鍵是比大牌子的便宜,口感也不錯,也能吃”。
“農村人沒那么講究,差不多能吃就行了,有的小牌子的速凍餃子也吃著可以,我們都是看哪個餃子便宜就買哪個”,村民黃先生不好意思地說。
轉型升級難
據Wind統(tǒng)計,三全食品上市十年來,經過首發(fā)和一次定增,直接融資金額達10.06億元,該公司實現凈利潤累計9.97億元,凈利潤勉強與融資持平。
縱覽三全食品的年報發(fā)現,從2008年到2013年該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7844.05萬元、8986.75萬元、1.25億元、1.32億元、1.37億元、1.09億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凈利潤分別為6666.54萬元、-1603.00萬元、1680.42萬元、4315.76萬元。
然而該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從2008年至2017年分別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由此可見,2013年迄今,三全食品銷售凈利率一直低于5%。2015年和2016年,該公司凈利率甚至低于1%,目前凈利率是處于底部。
國海證券分析認為:整合龍鳳、商超渠道沖擊嚴重、產品創(chuàng)新三因素,是導致三全食品凈利率維持低位的原因。一是2013年收購龍鳳,前期龍鳳虧損,致使公司業(yè)績下滑嚴重。二是受制于新零售模式的興起,商超模式沖擊嚴重,整體來看商超速凍面積越來越少,利潤率不斷降低。三是產品創(chuàng)新嘗試初期,消費者認知需要時間。
對于如何刺激消費,提高利潤率,三全食品也是多方嘗試。三全食品在速凍水餃、速凍湯圓、速凍餛飩、速凍粽子、速凍包子、常溫米飯等多種主食產品的基礎上,不斷開發(fā)新的系列和品類,豐富產品線。
2015年推出三全鮮食,以鮮食機作為平臺推廣鮮食業(yè)務,然而鮮食機并未給他帶來預想中的結果,三全鮮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食科技”)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虧損846.97萬元和2181.77萬元,然而在2017年年報中就不見鮮食科技的蹤跡了。
然而,經營狀況并沒有達到預期,據三全食品2018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307751.10萬元,同比增長8.3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18.85萬元,同比增加12.83%,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640.18萬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2.15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1313.74萬元。
根據三全食品2018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其實現營業(yè)收入為18.17億元,同比增長7.65%;實現凈利潤2824.93萬元,同比增長6.4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9億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會計師向記者分析說:“財務上有一種理念叫‘現金為王’,公司財報顯示經營現金流、投資性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均為負,可能意味著企業(yè)財務狀況危急,必須及時扭轉,這樣的情況往往發(fā)生在擴展時期,由于市場變化導致經營狀況惡化,加上擴張時投入了大量資金,會使企業(yè)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三全食品欲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推出新產品,下沉消費渠道來提高其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最終能否轉型升級成功,需要經過市場的驗證”,業(yè)內私募人士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