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9月16日-18日,第九屆中國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學術年會暨第七屆國際肥胖代謝外科聯盟中國學術會議暨第一屆華人華僑肥胖代謝外科國際學術會議于中國廣州成功召開,國內外眾多減重領域學術專家齊聚羊城,坐而論道,共同助力肥胖與代謝病外科領域的長足發(fā)展。
據悉,本次會議以“傳承與創(chuàng)新、規(guī)范與提高”為核心,學術演講內容覆蓋肥胖與代謝病外科發(fā)展趨勢以及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熱點和創(chuàng)新前沿技術。張能維教授作為國內深度聚焦減重領域的重要專家,受邀出席會議并于9月17日做題為“開啟內分泌與代謝疾病介入治療新紀元—內鏡下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的深度演講,給參會的數百位同仁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本次大會促進了中國乃至全球肥胖代謝外科技術的精準化、規(guī)范化、微創(chuàng)化與進一步推廣、治療的規(guī)范化、器官功能的保護等,也為世界了解到中國肥胖外科的飛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展示中國肥胖外科發(fā)展成果的優(yōu)良平臺,同時團結亞太區(qū)的力量,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世界肥胖人口劇增的問題。
正文:
本次演講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副院長、國際肥胖與代謝病外科聯盟(IFSO)亞太區(qū)主席/執(zhí)行委員、廣東省醫(yī)學領軍人才、肥胖與糖尿病外科學術大會主席王存川教授主持,在正式分享前,王存川教授介紹道:“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是一款由中國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技術應用,具備前瞻性。
緊接著,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副院長、醫(yī)師協會肥胖及糖尿病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能維教授,以“開啟內分泌與代謝疾病介入治療新紀元”為主題,就“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的治療原理及其在治療肥胖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上的臨床研究成果展開深度演講,使與會的各位專家對這一治療代謝性疾病的創(chuàng)新減重技術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
圖1:張能維教授分享創(chuàng)新型內鏡介入新技術
眾所周知,肥胖在全球范圍內蔓延。2020 年 10 月,國際權威的醫(y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發(fā)表了 “2019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專題[1],公布了全球以及各地區(qū) / 國家的疾病數據。報告稱,代謝性風險對總健康損失大幅上升至20%。2022年3月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超重率、肥胖率,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相關代謝性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2],而超重和肥胖是主要危險因素[3]。近年來,代謝性慢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中國居民總死亡人數的近90%,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根據最新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歸因于超重/肥胖的醫(yī)療費用將達4,180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醫(yī)療費用總額的21.5%[2],肥胖的科學減重防治顯得至關重要。
現行的減重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預、減肥藥物和代謝手術,其中以代謝手術的效果尤為顯著。2020 版《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及:與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和降糖藥物相比,代謝手術能更有效地在減輕體重降低血糖的同時改善血脂血壓等代謝指標,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議通過代謝手術治療;且《柳葉刀》10年隨訪數據證明:代謝手術能讓37.5%的2型糖尿病重癥患者病情持續(xù)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肥胖患者都適合接受外科代謝手術治療,對于手術指征受限制的人群,或是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減重,但因其他身體原因無法進行手術的人群,創(chuàng)新型內鏡介入技術——“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的出現則為這類醫(yī)學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
這項技術與外科的RYGB胃旁路術[4]同原,與之不同的是,它是以微創(chuàng)介入的方式,通過無痛胃鏡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置入一個套管隔離食糜,置入后,來自胃內的食糜由套管腔內通過,膽汁及胰液等隔離在套管外,使得膽汁胰液和食物“分流”于遠端匯合,減少了糖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減重的效果,并不會改變患者的生理解剖結構[5]。對于重度肥胖癥、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通過置入“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緩解癥狀,使其順利達到適宜的手術指征后再進行外科代謝手術,未來或能與傳統(tǒng)減重手術形成優(yōu)勢互補;而輕癥肥胖癥患者可直接通過置入“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進行治療,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
多年來,張能維教授一直專注于探索是否存在操作更簡便、適用更廣泛的減重方式。2020年,在他主導下,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與糖吉醫(yī)療合作開展了內鏡介入微創(chuàng)減重技術——“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減重醫(yī)療的臨床研究,這一創(chuàng)新技術的臨床試驗開展,讓我國內鏡減重醫(yī)療領域看到了新時代的曙光。
目前,該產品已進入國家“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被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認定為三類創(chuàng)新醫(yī)療器械。作為中國腸道介入減重器械的先驅,”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歷時十余年反復探索,取得了大量驗證臨床前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已進行的300余次小型豬反復置入及取出試驗,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在真實人體臨床試驗中,也表現出良好療效——受試者在置入該產品3個月后,額外體重、糖化血紅蛋白、肝臟硬度等代謝性疾病指標均得到顯著下降,且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張能維教授在總結中說道:“臨床結果顯示,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在減重的同時一些代謝性疾病病情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等。目前關于2型糖尿病醫(yī)療的對照臨床試驗的樣本量較少,但從現有的試驗結果可以預見,“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在2 型糖尿病的干預中顯示出廣闊醫(yī)療應用前景及巨大的市場投資價值。”張能維教授表示:期待未來能與更多的醫(yī)療同道共同開展跨學科的臨床研究,獲得高價值的數據驗證這一創(chuàng)新療法,為廣大糖尿病患者造福。
圖2:王存川教授充分肯定“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具備前瞻性
王存川教授在總結發(fā)言中也充分肯定了“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目前取得的試驗成果,王存川教授表示:非常期待張能維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能夠盡快提供完整的研究報告分享,為同行開展相關的研究提供范例,也預祝“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能得到患者的廣泛應用。
“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也獲得了多位與會專家、同行的關注和認可。相信隨著更多適應癥臨床實驗的開展,“胃轉流支架系統(tǒng)”這類創(chuàng)新型技術將會成為代謝綜合征治療中重要的一環(huán),為推動中國肥胖防治的綜合發(fā)展進程貢獻力量。我們也將不斷攜手國內外同道伙伴,以降低代謝病對世界各國帶來的健康風險為任務,不斷向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The Lancet: Latest global disease estimates reveal perfect storm of ris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 failures fuelling COVID-19 pandemic. Retrieved October 18, 2020, from
Wang L,Zhou B,Zhao Z,et al.Body-mass index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王友發(fā),孫明曉,楊月欣,等.中國肥胖預防和控制藍皮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9.
Wang YF,Sun MX,Yang YX,et al.China blue paper on obes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2019.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1,13(4).
OBES SURG,1995,5:314;張新國, 楊學軍, 徐紅,等. 胃轉流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改變的臨床研究[J]. 武警醫(yī)學, 2007, 18(4):2.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